一、整体背景概览
随着无人机、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等新型航空器快速发展,传统航空基础设施面临适配压力,亟需建设低空空域专用的下一代基础设施,以支撑:
- 城市空中交通(Urban Air Mobility, UAM)
- 无人配送、巡检、测绘等场景
- 多类型飞行器协同运行(载人+无人)

二、关键技术挑战与重点领域
1. 垂直起降机场设计(Vertiport Design)
定义:
Vertiport 是为 eVTOL、无人机等提供垂直起降、停靠、充电、转运等服务的小型机场。
关键挑战:
- 选址与城市融入:噪音、安全、地面交通接驳、避让现有建筑
- 标准化接口与模块化设施:便于不同厂商飞行器使用
- 电力与能源系统整合:充电/换电、可再生能源接入
- 数字化管理系统:对接UTM与城市交通网络
参考案例:
- 德国Volocopter 与新加坡合作的 Skyports vertiport 项目
- 美国Joby Aviation 设计的可复用模块化起降平台
2. CNS/ATM 系统(通信、导航、监视 / 空中交通管理)
定义:
CNS/ATM 是全球航空通信的基础架构,现在逐步向数字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,适配新型无人系统。
技术要素:
- 通信(C):蜂窝网络(4G/5G)、卫星通信(LEO)、VHF/UHF等
- 导航(N):GNSS(GPS/北斗)、地面增强系统(GBAS)、惯性导航等
- 监视(S):ADS-B、雷达、视觉监视系统
- ATM 系统集成:融合有人/无人航空交通,支持高密度飞行环境下的动态空域管理
挑战:
- 覆盖盲区及城市峡谷(Urban Canyon)
- 实时性与可靠性保障
- 无人飞行器接入现有 ATM 系统的接口标准缺失

3. 无人机交通管理系统(UTM,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 Traffic Management)
定义:
UTM 是一个高自动化、低人力干预的系统,管理低空无人机的运行,尤其在视距外(BVLOS)飞行场景中至关重要。
核心能力:
- 飞行计划提交与审批
- 动态空域划设与冲突检测
- 飞行器身份认证与轨迹追踪
- 与有人机 ATM 协调
挑战:
- 多运营方间的数据互通(interoperability)
- 大规模密集飞行时的空域分配与冲突解决机制
- 动态任务(如应急响应)的调度
国际标准/进展:
- 欧洲U-space、美国FAA Remote ID制度、中国低空空域试点政策
- 正向“UTM-ATM融合”发展
三、交叉技术趋势与未来发展方向
方向 | 应用技术 | 挑战 |
数字孪生 | 数字建模 + 仿真平台 | 空域管理可视化、预测能力 |
AI辅助决策 | 路径规划、交通预测 | 算法透明性与安全性保障 |
网络通信融合 | 5G/6G、边缘计算 | 时延控制、分布式系统设计 |
空地一体协同系统 | 地面+空中交通联动 | 多系统整合与调度标准 |
四、总结语句
- 当前低空基础设施的核心矛盾在于“新型飞行器的多样性与城市空域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”。
- UTM 正推动从传统的静态空域管理走向动态、协同、数据驱动的智能管控体系。
- 建设下一代 Vertiport,不只是“建一个停机坪”,而是“打造一个融合能源、通信、交通于一体的城市节点”。